田畴锦绣,渔歌唱晚,谷稼殷积的塞上江南是建立在如网的沟渠之上的,实则,在闸和坝产生之后,宁夏大地的丰饶才与日俱盛。据史料记载,公元1264年,忽必烈派张文谦和郭守敬来到宁夏,负责修复银川附近因长期战乱而破坏淤塞的渠道。当时有人主张废弃旧渠另开新渠,郭守敬不同意这种既费工又费时的主意,经过实地勘察,他提出了一项新的工程技术——在渠引水处筑堰,提高水位,将原有渠道挖深,建造水闸,以保证渠道有充足的水量。这种调节水量的牌堰就是今天的水坝和水闸。
从兴修、疏通水渠到建筑水坝和水闸,这项在如今看来司空见惯的技术,却实现了人们由储水到控水的能力,是人工灌溉历史上的进步:旱则开闸引水入口,收灌溉之利,涝则关闭闸门,以避泛滥之灾。这种木闸设计细致、质量坚固,得益于此,第二年夏种前郭守敬已经将唐徕渠全部疏通,保证了灌溉。时至当代,这种坝闸节制水量的办法还是在使用。
建于1958年的七星渠老渠口节制闸,木质平板闸门在宁夏引黄灌区的渠道上十分少见。
闸按照功能划分为进水闸、退水闸、节制闸、分水闸等。通常坝和闸配套使用,在渠上先“有滚水坝(今名跳水坝)……以消其势。过此有退水闸,或二或三,水小则闭之,使尽入渠,水大则酌量启之,使泄入河。又过此为正闸,则渠之咽喉也”。随着水利技术的发展成熟,人们控水的能力越来越强,有些闸作用多元化起来,比如屹立在黄河干流上的青铜峡水利枢纽和沙坡头水利枢纽,就是一个集进水、节制、分水和发电为一体的超级大号闸坝。
当然,最小的闸就在田间地头,以前的农民灌水时随身背一口铁锅,淌完水后,将其插在斗口上,就形成了一个微型闸。
元代郭守敬首立木闸后,直到1570年,明朝大臣汪文辉为宁夏佥事,将汉延、唐徕二渠进水闸易木为石。6、7年后,汉延渠、唐徕渠石制闸坝竣工,“上跨以桥,桥上穿廊轩宇,可谓塞上一奇观。”如今,坐落在青铜峡的潜坝、唐正闸、西干渠进水闸都能见到这样的“奇观”。
虽说石闸“岁省薪木力役无数”,但在生产力落后的封建社会,石闸建起来同样劳力费时,做闸墩的条石从采石场运到目的地得半年之久。
实际上,闸门技术使用了近千年,但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宁夏古灌区还普遍“用碎石桩柴镶砌“,鲜见水泥的踪影。宁夏水利工程到底是什么时间启用水泥的,具体不可考。记者曾随七星渠管理处工作人员在中宁县舟塔乡长桥村寻到一处退水闸旧址,这是一座鹰嘴闸,建于1918年,我们从残垣断壁上发现了“洋灰”的影子。
可以肯定的是,宁夏闸坝工程推广使用水泥的时间。在民国二十五年的《宁夏省水利专刊·各渠考述·唐徕渠》中记载,由于“宁夏各大桥闸,俱有条石、胶泥、石灰。条石每块以六立方尺之体积,以离山甚近之本渠,亦需四元之多。石灰粘力薄弱,年年补休,所费实大”,当时的宁夏军阀马鸿逵“查洋灰最利于河渠工程,一则施工迅速;再则经久不朽。今后宜渐渐试用洋灰,虽不敢断言年省几何,然绝无年年修补之烦累也。”,所以“以后渠工应改用洋灰”。
上世纪50年代起,宁夏灌区有了苏式手摇式起闭闸门,需要4人费力摇动一小时,木质闸门才能移动1.5米。2006年4月7日,唐徕渠管理处最后一台木制闸门——第二农场渠西湖斗闸门被更换为宽2米,高1.5米的拱形平面铸铁闸门,标志着唐徕渠斗口木制闸门历史的结束。
河渠浩浩,沟道潺潺。古老的闸坝已经退出历史舞台,成为了类型多样的灌溉文明的一部分,深深融进丰富的黄河文化里,将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科学与技术精神呈现出来,为当今和未来的人们讲述曾经生动的故事。
可喜的是,宁夏引黄古灌区入选2017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忧虑的是,目前灌溉工程遗产保护体系尚未建立,且缺少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和法律保护。5月13日,记者欣闻,宁夏正在计划出台遗产保护条例,这将为切实维护宁夏引黄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推进遗产的系统保护、规范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专门保障。(宁夏日报记者裴云云)
风力发电取决于风力大小、太阳能发电取决于阳光是否充足,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研发的“风乌”大模型,正在让AI用于气象预测,辅助防灾减灾、能源生产。
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关键一招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重点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
在守住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底线和历史文化保护线基础上,我国明确村庄规划实施的“农民主导”特征并坚持“多规合一”改革方向。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的《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提出了到2025年和2030年的一系列建设目标,同时规划了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框架和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制定重点领域。
虽然AI绘画在技术层面有重大的突破,但在创造上却有其限度。AI自始至终是技术,是工具,AI绘画作品不是艺术作品。
总之,人工智能是模拟人类智能的技术,属于新时期人类智能的外在表现形态。人工智能时代艺术领域产生的AI绘画,其本质上也就是“人类艺术智能”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而创造的“人类智能艺术”,这当然仍属于人类的艺术创作行为。
当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正处于快速迭代的关键阶段,是难得的历史机遇,但其对传统的线性科技创新模式也提出了新挑战。
做“顶天立地”的科研,还需要科研评估避免“一刀切”,防止人才帽子异化。针对基础研究和转化研究,应分类制定人员考核机制和绩效评估机制,用不同的评价体系去衡量成果产出,尽量避免科研过度功利化。
占全球森林总面积23%的山地森林,多数位于地震带上,常受到地震等地质活动的干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其诸多重要元素、思想及其对真理的追求和对实践的重视,都是科学普及和科学素质建设所需要的重要精神特质。新时代科普工作要善于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推动科普工作创新性发展。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军,我们要发挥其基础研究的优势、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
钽易解石出现于高演化稀有金属伟晶岩中,代表了成矿流体极度富钽的特征,对钽矿找矿及其成矿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年产千万台高端手机的小米智能工厂在昌平投产。2023年,北京重点培育的十大高精尖产业集群收入全部突破千亿级,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突破三万亿元,智能装备产业突破五千亿元。
近日,全国政协2023年度好提案名单出炉,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党委书记刘连新提交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提案》入选58件好提案之一。
实地调研、座谈交流、查阅资料、研读文献、撰写提案文稿……徐星最近一直在思考如何发出中小学科学教育方面的“好声音”。
历史上瘟疫是人类面临的最大危害之一,一定程度上甚至阻碍社会经济发展。一项国际研究发现,罗马帝国暴发的3次大规模瘟疫均发生在异常寒冷和干旱的时期,研究人员推测气候异常和瘟疫可能与罗马帝国衰落有关联。
研究结果可以指导培育无油胞新品种,去除果皮精油苦麻味,提升金柑等果实鲜食品质
分子探针是具有特定生物靶向性质的示踪标记物,也是分子成像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国际研究前沿。
0319-475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