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万信仰笃定、忠诚于党、矢志为民、勇毅报国的志愿军将士,保家卫国,远赴沙场,锐意攻坚、排除万难、砥砺前行,彰显了坚韧不拔的英雄本色与精神风骨。今年国庆档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让人热泪盈眶、感动不已。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博大深邃与伟岸崇高,照亮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前行之路。
气为兵神,勇为兵本,狭路相逢勇者胜。身处恶劣残酷的战场环境,面对缺衣少食的巨大困难,志愿军将士抛头颅洒热血,用“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他们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顶着狂轰滥炸坚守阵地,用胸膛堵枪眼,以身躯作人梯,抱起炸药包、手握爆破筒冲向敌群,忍饥受冻绝不退缩,烈火烧身岿然不动;他们冒着密集的轰炸和严密的封锁,建成了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他们敢于“空中拼刺刀”,击落击伤敌机425架,创造了世界空战史上的奇迹。在两年多时间里,有19万多名英雄儿女英勇捐躯,平均牺牲年龄只有28岁,涌现出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6000个功臣集体。据统计,喊出“向我开炮”的志愿军官兵就有47人之多,仅荣立特等功以上荣誉的志愿军战士中,就有44名与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的“杨根思式”的英雄。志愿军将士以鲜血和生命,向世人展示了舍生忘死的英勇决绝,奏响了一曲曲革命英雄主义的壮丽赞歌。
胜利的诗,生命为纸,鲜血为墨。那片战场成为一片英雄的土壤;那个时代成为一个英雄的时代。志愿军将士们历经苦难,付出牺牲,成为对手心中的“东方之谜”。对“钢”的自信,限制了对手的“想象”。“钢”当然可以计算,他们却败在了无法推演的“气”上。对手难以理解的“东方之谜”,其实在志愿军将士心中,答案如此的坚定清晰:“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时至今日,英雄的身影依然那样熟悉。那是抗洪将士筑在洪涛中的人堤;那是抗震官兵奔向震中的背影;那是英雄团长祁发宝面向敌人张开的双臂,那是小战士陈祥榕“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誓言……听吧,在祖国大地座座军营里,回荡着年轻一代官兵的声音:“到!”他们手中的“钢”早已焕然一新,他们胸中的“气”却更加充盈!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千秋凛然,熠熠生辉。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犹记得,1951的春天,一篇来自抗美援朝战场的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仿佛一夜之间打开了无数国人的“情感闸门”。“最可爱的人”身后是“可爱的中国”。正是所有“最可爱的人”无我无畏的牺牲和奉献,才创造出“可爱的中国”。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前行。不朽功勋,镌刻史册;精神之光,照亮征程。让我们永远铭记志愿军英烈,以“沧海弄潮,舍我其谁”的锐气,以“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意志,以“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的担当,意气风发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勇毅前行!(陈宝泉/文)
0319-475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