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由市委宣传部、市河长办、市水利局联合主办的“最美河湖长”“最美护河员”评选活动经县区推荐、网络投票、评审组综合评定,产生了六安市首届“最美河湖长”“最美护河员”。即日起,六安新周报新媒体矩阵将陆续推出专稿,充分展示广大河湖长、护河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风貌,引导公众积极投身“幸福河湖建设”伟大实践,营造全社会关爱河湖、珍惜河湖、保护河湖的浓厚氛围。
在六安城区最北端有一座城区最大的排涝泵站,装机3365千瓦,排涝面积17.28平方公里,守护着城区人民的生命财产——这就是“苏大堰排涝站”。该站站长、市河道湖泊管理处护河员司俊,自建站起,就一直默默坚守在这里。
多年来,他养成了一个习惯,每逢下雨,别人都朝屋里跑,而他却穿梭在堤防上巡堤查险;每逢下雨,别人都回家里睡,而他吃住在泵站,即使开机抽排内涝,他都一直在风雨中坚守岗位,直到洪水退去才回家。
2020年入梅以来,我市遭遇多轮强降雨,洪涝灾害严重,特别是7月17日夜里开始,我市出现特大暴雨,境内淠河路全线超警,部分河道全线超保,汛情的战斗号角再次吹响,司俊带领全站职工闻“汛”而动,迎难而上、冲锋在前。17日至20日苏大堰站累计抽排内涝积水400万方,确保了城北洼地未出现涝情。
排涝站的高效运转,离不开司俊和同事们的守护。2018年汛期,一场强降雨,拦污栅前200多米河道全是枯枝败叶、卫生纸等垃圾,随着垃圾的淤积,上游河道水位猛涨,即将漫过堤防,险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浑身湿透的司俊下到河里用双手扒垃圾到清污机里,保障了水泵正常抽排。“苏大堰河道地处城郊结合部,河道上游基本为农田和老旧小区,每到雨季上游垃圾冲刷而至排涝站拦污栅前,为确保洪水及时排出,有时机械无法作业的地方,只能上人徒手清除。”司俊说。
治水须从源头抓,治污需从人心疏,群众爱河意识提高了,水自清、岸更绿。但苏大堰河道两岸时有群众将垃圾倾倒河里,司俊看着十分着急,自担任护河员职务以来,他“走村入户”宣传治水,积极推广生态理念,动员全社会参与治水。如今,倾倒生活垃圾的现象少了许多,不少村民在他的带动下主动加入巡河队伍。如今苏大堰河水质越来越清,河坝干净整洁了。
司俊告诉记者,苏大堰排涝站10KV双回路供电线路采用架空专线公里,周边群众在线路附近种植树木,对排涝站的供电正常运行造成了重大影响。线路故障对线路周边居民、牲畜、设备均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极易发生触电、火灾等安全事故。为有效克服人员较少的难题,司俊提出了“上下班巡逻法”,每位职工每天上下班由走大路改走线路,提高了巡查频次排险效率。
在实际工作中,司俊还善于一些小发明、小创造,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系数。针对沿河防护闸门汛期手动开启费时费力,他从方便实用、安全可靠、便于操作对螺杆式铸铁闸门进行改进,发明了便携式电动螺杆快速启闭装置,并积极申请了专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他虽不是一名员,但他时时刻刻以一个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默默坚守,兢兢业业,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精彩的答卷。
0319-4752228